一杯美式咖啡里的投資理財學
作者: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:2022-04-08 10:13:54
一項針對18~44歲美國人的調查顯示,去年,有逾三分之一的人每周買咖啡的開銷,比他們用來儲蓄、投資理財的錢還要多。面對主要勞力群、年輕一代的疏遠,銀行、理財業者力圖在金融要地——紐約轉型,尋回流失客群。

Acorns投顧公司執行長克尼爾(Noah Kerner)認為,大部分的消費者不是不知道投資,只是花錢時通常不會細想,“西方文化鼓勵消費刺激經濟,一般民眾會每天自動自發買一杯咖啡,卻沒有想到這些錢可以換成投資。”
以拿鐵因子(Latte Factor)理論舉例,如果一對夫妻每天少喝兩杯咖啡,30年后可省下兩百多萬美元,能積攢財富的原因一是“積少成多”,二是“復利”(Compound Interest)。克尼爾說,假如每周花20美元買咖啡,一年下來總計花1,040美元;40年下來,除了花掉41,600美元,沒有其它益處。但如果從25歲到65歲退休期間,每年投資1,040美元,回報率如果有6%,就可累積逾17萬美元。
對于才剛踏入職場,錢只夠糊口的職場新鮮人,有銀行理財專員建議,應設法存錢,“復利對投資者絕對有利,可以把錢存入401(k)退休帳戶。”
另外,報告指出,一般上班族20多歲時,可以提高退休或經紀帳戶里的投資金額,存入25%的薪水;30多歲時,存入20%的薪資,帳戶應約有一年年薪的錢;40多歲時,繼續存入至少20%的薪資,帳戶應約有三年年薪的錢。以避免退休時零積蓄,錢不夠用的窘境。
面對美國勞動力大戶,出生在千禧一代八千多萬的人口,疏遠傳統銀行理財的趨勢逐年攀升,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(Capital One Financial)試圖通過“咖啡館”,以年輕族群熟悉的模式,提供理財服務。
經典的咖啡吧臺,剛出爐的糕點可頌,現磨現煮咖啡及免費Wi-Fi,業者突發奇想將紐約街頭的精品咖啡館直接搬入銀行,唯一與一般咖啡店不同的是,這些服務人員是精通理財投資的服務專員。
位在聯合廣場分店的專員表示,千禧一代基本拒絕了他們父母和祖父母當年的銀行體驗,轉而支持網上銀行業務,接近75%的年輕人傾向Google、Apple、PayPal或Square支援銀行的金融服務而非親自到銀行處理事情。
目前該公司試圖先在全美大城市設立一系列咖啡館,向公眾開放共同空間,業者表示無論是否為財務登門都可以來一杯咖啡,坐在沙發上,或與免費的專業人士諮詢理財。